2019/10/15 色達-東嘎寺-觀音寺-馬爾康
早上步出酒店發現山頭已白,原來氣溫已經降到零下2度。
今天是在川西的最後一天,一早出發首先造訪距色達縣城僅10min車程的「東嘎寺」。
出縣城後便可看見坐落於山坡上金光閃閃的東嘎寺,參觀東嘎寺免門票。
「東嘎」意為白色海螺,因東嘎山形似海螺而得名。
東嘎寺建於東嘎山山坡上,可以俯瞰其下的金馬草原。
東嘎寺屬寧瑪派寺院,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四年(西元1686年),為古今色達地區十三座寺院之首;文化大革命期間寺院建築被毀,於八十年代重修。
白塔環繞寺院而建,一早即有藏民不畏嚴寒繞寺祈福。
我們也跟著繞寺,卻是拍照多於祈福,誰叫這景色如此幽美。
大經堂。
東嘎寺主體建築「藥師佛塔」仿照白塔樣式而建,遠觀近看皆是大氣恢弘,內部更是金碧輝煌,彩繪絢麗奪目,可惜是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,少了一些傳統的味道。
寺院範圍不大,大約1hr即可參觀完畢。
離開東嘎寺後,一路往金川方向前進,約4hr車程可抵達「觀音寺」,寺院海拔3,685m。
途中可見許多信眾沿路行五體投地之禮,都是要到觀音寺朝拜的,這些信眾來自川、甘、青、滇、藏,一路跪拜的辛苦一般人實難想像。
觀音寺位於金川縣觀音橋地區,始建於清嘉慶十年(西元1806年),信奉寧瑪派,主供四臂觀世音菩薩;寺中觀音菩薩與布達拉宮、五台山之觀音菩薩唯三姊妹,故香火鼎盛,朝拜信眾絡繹不絕。
觀音寺建於山腰,車行蜿蜒山路之上方可抵達。
來時的河谷地區即是觀音橋鎮,鎮上不大,供遊人住宿的飯店卻很多,可見觀音寺為川西地區旅遊熱點之一。
懷著虔誠的心拾級而上,熟悉的藏紅牆壁金黃屋頂就在眼前。
階梯兩旁是瑪尼牆,整齊擺放著許多瑪尼石,數量之多令人瞠目。
階梯兩旁的轉經筒浮雕也是非常精美。
主殿內供奉四臂觀音,各殿內均不允許拍照,只能在殿外拍拍。
大雄寶殿內供奉蓮花生佛像。
對許多無法親至布達拉宮的信眾來說,能朝拜觀音寺也算是功德圓滿,可見觀音寺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著實非凡。
藏紅色的石牆,儼然是藏傳佛教最具代表的顏色。
主殿第一層內是一圈轉經筒,無論是遊客、信眾或是修行人,均會在這裡轉經祈福。
蓮師寶殿,亦是供奉蓮花生大師。
雕塑及彩繪非常細緻精美,此等技藝稱之為文化瑰寶亦不為過。
一旁正在修建中的殿宇,是以石料與木料建造的傳統建築,恰巧可以看一下彩繪之前的樣貌。
藏傳佛教以單數為尊,所以門楣上的造像是單數七尊。
在彩繪之前更能看出木雕細緻的程度。
觀音寺不大,參觀時間1hr就非常足夠了。
離開觀音寺後約2hr車程抵達今晚的下榻地-馬爾康,這裡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,海拔2,600m。
市區沿著河谷而建,河旁是寬廣的行人步道,漫步其上很是愜意。
因為師傅是馬爾康人,載著我們奔波了這麼多天,於是早點讓他回家,我們就自行走走逛逛兼覓食,然後路邊發現酒吧,突然有種回到文明的感覺。
市區主幹道附近還頗熱鬧,打開大眾點評找了一家藏餐廳-阿依拉拉。
上菜之前工具與蘸料先預備。
主菜是手撕牛肉,這裡的牛肉當然是氂牛肉,沒有其他調味單純水煮。
工具是這樣用的,實在豪邁!切下的牛肉一入口我的天... 是考驗咀嚼肌非常彈牙的口感。
和尚包子,口感就是稍微硬一點的小籠包,點來當主食吃。
炒鳳尾,補充纖維質。
沙棘果汁,飯後飲料。
還有一道玉米饃饃忘了拍照,這樣總共是RMB115,也太實惠~
今晚下榻「東藏絨巴大酒店」,外觀傳統時尚兼具,據說是馬爾康最好的酒店。
藏族將建築木料視為財產,是身分地位的象徵之一,所以這大廳應該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。
休息區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是木料,完全無空隙,還可以坐龍椅當皇上。
可愛逗趣的氂牛圖騰。
這可愛的木雕靈感來自桃太郎是否?
這是一種對木料愛的極致。
充滿科技感的門牌,傳統與現代融合得恰到好處。
房間乾淨明亮,大推!
床頭燈是佛手捻花造型,加分!